找到相关内容7158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索达吉堪布:《解义慧剑释》讲记 第八课

    既然这样,那就应该像讲因明的时候那样,总相自相混为一体进行取舍,只要对方了解了意义就已经可以了。否则,事物的真正本体永远也得不到。因此,任何一个法,包括佛法,在辩论、分析的时候,大家千万不要在词句上跑。...

    索达吉堪布

    解义慧剑|二谛|窍诀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20214786466.html
  • 本初佛与立体曼荼罗之一种重要研究

    塔即本初佛之制底,于真言乘,或金刚乘,亦明称之为法界曼荼罗。   又在以象征法界之普贤与标帜金刚智之金刚萨埵为不二合一普贤金刚萨埵一体之金刚乘教,常指此法界曼荼罗而直称之为金刚界曼荼罗,是故...

    威音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412386636.html
  • “心”的佛教之最终成熟

    之智,自用智慧常观照故,不假文字。譬如雨水,不从无有,元是龙能兴致,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百川众流,却入大海,合为一体,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小根之人,亦复如是。元有般若...‘即心即佛’),是名即心即佛”。可以说,马祖道一的“非心非佛”与“即心即佛”是一体的,“非心非佛”是保证“即心即佛”于开悟有效的前提,尽管他将“非心非佛”放在“即心即佛”之后说。   在了解了马祖道...

    陈坚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425386649.html
  • 金刚顶宗发菩提心论讲略

    深秘释,彼修性本有故。  三、秘中深秘释。若《大日经》“以阿字为地轮方坛名菩提心创,又若《金刚顶》“上下十峰五智金刚及心月轮名菩提心剑者,是秘中深秘释,色心一体故。  四、秘秘中深秘释。若《十地经》云“...因不相违碍。又引《观经》以明悲慧一体,则所以合论行愿胜义者,至矣尽矣。乃复引《涅槃经》文,赞叹初心即佛,以明即身成佛宗旨,为合论之结束,亦本论之主义也。然本论依悲先而首行愿,与《大日经》明慧主而首菩提...

    威音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13470086957.html
  • 心锽

    声,同是一体,独有喜怒好恶之不同,这是个习惯。所谓习惯,就是心的表演。姑举几种如下:   ?贪心:贪求无厌,这是积极太过的。   ?无贪心:此言一切无贪,连应该精进的也懒退了,是消极太过的。  ...

    仁知居士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13473086996.html
  • 了“生”脱“死”的佛学智慧

    死,以大悲故不住涅槃”  大乘佛教的生死智慧讲求的是“悲智双运”。“悲智”指救度众生之慈悲与求菩提之智慧。大乘佛教认为,众生是一体的,休戚;与共的,真正的大乘修行者,不惟以般若智慧求得个人的解脱,更;...

    邓庆平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13491987039.html
  • 法统之争——菏泽洪州禅法之考察

    作品中算是“最劣的作品”,只是一篇“禅八股”而已。胡适所谓的无数弹丸其实只是两三丸,虽颇有贬抑之意,却无意中生动具体的说出真空、妙有、实相、涅槃、般若等等这些名相在神会看来是同一体的,反映了神会晚期思想...

    何照清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13492187042.html
  • 瑜伽焰口施食要集详注

    性绝边表,无形之形,形充法界;非寂而寂,寂照含虚。竖则穷于三际,横则遍该十方,岂唯充塞三界,抑且刹海无边遗。故经云:若人欲识真空理,心内真如还遍外,情与无情总一体,处处皆同真法界。傅大士云:有物先天地...

    祩宏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13493387055.html
  • 张九成与禅

    。”张九成既然上厕所时,都在以“柏树子”话头穷究善权清禅师的禅语,而当听到蛙鸣声,九成所思又能迅速契人蛙鸣声,与之汇成一片,达到万物一体之境界,足见张九成禅气之浓厚。  张九成参拜惟尚禅师时所发生的...

    李承贵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13493587056.html
  • 禅坐的重要与方法(2)

    整个学习造成厌恶,这和不自觉地移动一样是错误的反应。一个是为了贪图舒适,而另一个则是对不舒适感到厌恶,这是一体的两面。只有深入观察种种感受的本质以及所产生的反应,才能获得解决之道。当感受和思绪出现时要...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7350587243.html